小岛国联盟已经表示,在气温上升幅度问题上不能够做出让步。
如果人均的发电装机和美国一样的时候,如果人均消费量和美国一样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美国人消费了10亿吨油,他们的人口是我们的四分之一,我们和他们消费一样的多的时候,我们有40亿吨油,可地球上就产40亿吨油,所以总得找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人各有各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最终总会找到一种解决办法。希望大家能发现好的理念,能够推动低碳发展,实现低碳生活,希望是如此。
仪式上举办了圆桌论坛。我们有钱了,可以追求很多享受,但是这种享受是不是多少有点儿过分?想想中国古人的思想,我觉得暗合现在低碳生活的东西还是吻合的,从古至今中国就不提倡过度消费,放在我们这个时代,让我们更快的把北京变成一个沿海城市。那么我们现在承受着这样一种后遗症,比如城市化,城市化不是单单的把人搬到城市里面的楼房里就是城市化了,在于人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能够适应新的社区的形式,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嘉宾3:我来补充几句,我也不是谈判方面的专家,就从老百姓的角度谈谈。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这个损失太大。
现代化生活还要满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开源和节流同样重要。就算是没有京都协议书,就算没有哥本哈根,搞低碳是中华民族必须要做的事情。然而,美国国内气候与能源政策辩论分歧严重、进展缓慢。
比如,与孟加拉等举行全球气候变化亚洲区域会议,承诺向孟加拉、马来西亚及柬埔寨等提供资金援助。第四,为扩大其影响力,欧盟将工作重点转向对气候变化影响减缓和适应能力最差的地区。目前,各方气候谈判立场如下:美国自布什政府后期,美国积极争取国际气候谈判主导权,以期按照其意志设计减排路线图,并将哥本哈根进程视为恢复国际气候谈判主导地位的良机。②小岛国联盟:在共同愿景方面,小岛国联盟强调气候变化对其生存的严重威胁,要求国际社会采取更严格的减排措施,并提出温升不超过1.5℃,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不超过350ppm的目标。
再者,坚持双轨并行的谈判机制。附件一国家未来承诺特设工作组继续讨论并确定附件一国家 2012年后的减排承诺问题。并将其未来减排行动的可能性与三可和透明度问题挂钩。
国会力量对比的最新态势使得美国综合性气候与能源立法前景更趋黯淡。在未来国际气候制度构建方面,提出设立每年进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公投,倡议设立国际气候法庭,监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执行情况。一年来,提交参议院讨论的10余部综合性与专门性法案无一成功。发达国家向发展中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
首先,虽然有所摇摆,但是欧盟仍倾向于支持国际社会就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之后的减排达成协议,制定约束性指标。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形势低迷、医保法案优先推动、民意支持基础削弱及利益集团争夺加剧等。但是,须以其他谈判主体的可比性行动作为前提。第四,在减缓行动透明度问题上,四国坚持,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须接受三可要求(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MRV)。
在减排责任分担的问题上,小岛国联盟呼吁尽快加快谈判进程,排放量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应以某种形式承担量化减排指标。在资金与技术转让方面,强调其经济与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极端脆弱性,呼吁对非洲及最不发达国家给予特别关注,尤其是希望快速启动资金能够尽早落实,足额到位,以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发达国家履行承诺的情况以及发展中国家得到上述支持的减缓行动适用于三可。第五,尽速落实发达国家允诺的快速启动资金,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许诺在三年内(2010-2012)给予发展中国家每年1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
而对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进行的自主行动,绝不能接受所谓三可要求,也不接受其他诸如同行评议等任何其他形式的核查。在减排目标上,美国尚未作出新的具体承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王瑞彬)。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合作行动的内容及方式提出方案。 四国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法律文件构成国际气候谈判的法律基础,根据其精神所设计的双轨机制最具合法性,理应得到各缔约方的尊重与支持,尽快为发达国家确定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第三,四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继续以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作为国际气候谈判及合作的基础性原则。中小发展中国家集团由于地理环境、发展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时还可以细分为其他若干集团,如非洲及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国联盟及美洲玻利瓦尔联盟。首先,四国坚持谈判需要继续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对于在G8+5、G20、世界重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会议等国际场合就气候变化议题交换看法并不反对,但是这些讨论仅仅是对谈判进程起到补充作用,而不是以此替代联合国框架。
四国呼吁,发达国家在资金募集来源、数量分担、分配方式、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尽早采取切实行动。事实上,这一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约4%。
未能获得国会的法律授权,行政机构根本无法藉以形成强有力的联邦气候政策。目前,落实情况也并不乐观
化石燃料的消耗、毁林以及陆地利用的改变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世界气象组织的公报发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为人类加紧应对气候变化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氧化亚氮通过自然和人类活动排入大气,包括海洋、土壤、生物质燃烧、化肥的使用和各种工业过程。高纬度地区迅速变暖可能会使这些碳库向大气释放大量的甲烷,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另外,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北半球永久冻土和湿地释放出更多的甲烷,应当引起重视。公告同时强调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排放更多的甲烷。
公报指出,2009年,作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达到新高,其中二氧化碳为386.8ppm(ppm为干空气每百万个分子中该气体的分子数量)、甲烷为1803ppb(ppb为干空气中每10亿个分子中该气体的分子数量)和氧化亚氮为322.5 ppb,它们分别比工业革命(1750年)前提高了38%、158%和19%。甲烷主要来自畜牧业、水稻种植、化石燃料开采、垃圾填埋和湿地等。
如果没有国际减缓行动,温室气体的浓度将会更高。根据世界气象组织11月24日发布的《2009年温室气体公报》,自工业化以来,200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最高水平。
WMO秘书长米歇尔·雅罗说:尽管世界经济出现衰退,温室气体浓度还是达到创纪录水平。根据公报,含有有机碳的永久冻土层和甲烷水合物是北半球两个巨大的碳库,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敏感
WMO秘书长米歇尔·雅罗说:尽管世界经济出现衰退,温室气体浓度还是达到创纪录水平。根据世界气象组织11月24日发布的《2009年温室气体公报》,自工业化以来,200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最高水平。如果没有国际减缓行动,温室气体的浓度将会更高。世界气象组织的公报发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为人类加紧应对气候变化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化石燃料的消耗、毁林以及陆地利用的改变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高纬度地区迅速变暖可能会使这些碳库向大气释放大量的甲烷,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另外,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北半球永久冻土和湿地释放出更多的甲烷,应当引起重视。根据公报,含有有机碳的永久冻土层和甲烷水合物是北半球两个巨大的碳库,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敏感。
公告同时强调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排放更多的甲烷。甲烷主要来自畜牧业、水稻种植、化石燃料开采、垃圾填埋和湿地等。